深圳銀保監局局長張利星日前在銀保監會舉行的“銀行業保險業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透露,“跨境理財通”試點落地以來起步平穩。截至6月末,深圳轄區共24家銀行獲試點資格,開立“跨境理財通”相關賬戶12560個,辦理資金跨境匯劃合計4.04億元,雙向投資產品交易額2.37億元,約占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總量的三分之一。
張利星介紹說,從深圳“跨境理財通”試點情況看,主要呈現三個特點:一是業務區域以深港為主;二是南北向投資者對投資產品偏好略有不同,南向通投資者較青睞存款,北向通投資者較青睞理財產品;三是試點銀行類型豐富,涵蓋國有、股份、城商、外資等,今年5月深圳農村商業銀行成為首家參與試點的農商銀行。
張利星表示,深圳堅持制度先行,引導試點機構和大灣區消費者用好政策紅利,穩步開展試點。同時,指導試點銀行合理選擇適當風險等級的固定收益類和權益類的公募理財產品,充實北向通產品。轄內試點銀行積極了解和對接港澳投資者的金融需求,從產品期限、產品投向、業績比較等多維度廣泛布局理財產品,提供多元化的產品供給。在流程優化方面,試點銀行已基本實現線上簽約、代理見證開戶、線上風險測評等全流程遠程辦理業務。在消保服務方面,大灣區金融管理部門不斷深化協同合作,多措并舉提升金融宣教的廣度和深度,筑牢金融消費者的風險防范意識。同時按照業務環節發生地原則,指導試點銀行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建立健全投資者權益保護和投訴糾紛解決機制。
“總的來看,‘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落地至今,反響良好,拓寬了大灣區資金跨境流通渠道,滿足了粵港澳居民靈活配置金融資產的需求,有效促進了大灣區的深度融合發展。”張利星說。(記者聶國春)